金色中港Gold for the Gods
金色中港  Gold for the Gods
年代:1975
導演:余宜學
片長:23分59秒|出品國:台灣/國和傳播公司
1975/08/17(電視首次播映)|1981/04/06(重播,中國電視周刊)|1981/04/11(重播,聯合報報導)

攝影:李力安|剪接:張國隆|音效:鄭寶琳|旁白:李季準|編劇:余宜學|

原始規格:16拷貝/彩色
作品語言:國語
【影片旁白】
古今中外無論哪一個地區,哪一種民族都免不了祭祀跟信奉神,只是信奉的神跟祭祀的方式不一樣罷了。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,一個人總免不了,要遭遇到困難跟挫折,在孤苦無助的時候,在受病痛折磨的時候,在煩憂恐懼的時候,往往祈求神保祐,尋求生存勇氣的依靠。

從中國人的信仰中,最能感受到中國人濃厚的人情味。中國的神都是由人得道,然後成為神的。所以生前為英烈,死後成神明,因此中國的信徒們就把神明,當作一位尊敬的長輩來供奉。現在一斤豬肉要50多塊錢,自己吃論斤算兩的買,但是拜拜殺豬公,卻是一整隻一整隻的,還要比賽誰的豬公最重,誰最虔誠。除了建造金碧輝煌的廟宇,長年供奉香火,此外每逢神的生日,除了大魚大肉,煮些拿手的好菜,來奉敬神明外,還得燒一些人類的錢給神明,這就是每逢拜拜時,一定要準備的金紙。

當然,神不會要求信徒們必需如何如何,但是蒙受了神的護佑,神的賜福,信徒們總會覺得不盡心意,會於心不安。投入焚火爐的不是一張張的紙,而是信徒們一片片赤忱的心吶。

提起燒紙錢這檔事,總叫人不得不佩服,中國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。造紙跟印刷術,都是了不起的偉大發明。而腦筋動得最快的中國人,不但拿來印流傳文化的書籍,也替神明印了紙錢。燒紙錢開始於我國魏晉時代,那個時候有個東昏侯,剪紙為錢,祭祀鬼神,到了唐朝,燒紙錢就非常盛行了。有一本通俗小說《李世民遊地府》寫的是唐太宗皇帝遊地府時,看到很多,在另外一個世界裡的先民們,沒錢可用,生活得極不如意。這讓皇帝老爺越看越不忍心,於是就向掌管當地的神商量,寄了很多紙錢,分送給這些先民。經過了七天七夜的遊歷,返回陽世後,就由他下令,大燒紙錢了。

中國式的浴佛大典,不是用水替神洗澡,而是用火燻的。把金紙堆成一大堆,點起火,由信徒們抱著神,三步兩步的衝往火堆,也就是一般人說的「過金火」。據說,這樣可以燻掉舊的、不如意的,帶來新的氣象,好讓信徒們求得新的啟示。

苗栗縣竹南鎮中港里一帶,是全省製造紙錢最集中,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。走在中港街道,到處可以聞到,一股紙張與漿糊的味道。各式各樣的金紙鋪滿了街道的兩側,在陽光下映出了片片金黃的光彩。雖然光彩奪目,但卻掩蓋不了兩旁,顯得老氣橫秋的房子,也沖淡不了中港人,滿懷思古的幽情。像這樣純熟的手法,中港人是從小就被養成的,這裡大部分的居民,都是以製造金紙生活,而且遠在清朝時代,中港金紙就已經聞名全台灣了。

昔日的中港,是個繁華熱鬧的港口,但是現在只剩下這道破堤防了。在陽光的盪漾下,反射出金黃色的水光,但是中港的繁華,已經被金光閃爍的金紙替代了。

竹南鎮本來是屬於中港管轄的,台灣光復後政府積極建設台灣,竹南鎮成為南北縱貫公路,必經的要道而發展起來。中港這個地方,反而,改成了竹南鎮轄內的六個里,現在的中港只是一個老稱呼罷了。

發行鈔票需要幾道手續,我們並不清楚,但是金紙由製造到出售,總共需要17道手續,想必不會少於鈔票的印製吧。除了兩、三道較機械性的操作,可由機器代替外,其餘都要靠熟練的手工技巧,一張一張、一道一道地完成。像這樣三代同堂一起工作,已經很少見了,沒有吆喝、沒有怒罵,更難得見到,因緊張而繃得緊緊的臉色。小孩子們課餘時間跟著大人,摸摸這、弄弄那個,日子久了,功夫也全學到家了。裱背金箔,綁紙、塗色,像這種全靠靈巧的雙手做的工作,大人還比不上小孩手快呢。

像這樣一刀一槌全憑力氣的重活,就要專人負責了。幾十年來就是這樣一刀一槌,打出來的中港金紙業,這木槌的聲音聽起來還是最親切的了。磨紙是最吃力的一項工作,磨紙機並不沉重,但是在密不通風的小房子裡,飛揚的紙屑灰,就會令人喘不過氣來,只有讓年輕力壯的小一輩擔任了。

昔日中港的浮華熱鬧景象,已經退去了,唯一不變的,只是一堆堆數不清的紙張,跟這一手更盡出色的技藝。一個人靜靜的坐在紙堆中,這樣或許可以幫助中港人,追憶那一些已成過去的美好事物。但,誰又不希望,將來的會比過去更為美好呢?

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年輕人就比較不會墨守成規了。買部二手貨的印刷機,再稍微動些腦筋改造一番,雖然不見得比熟練的手工,做出來的好,但是在趕工的時候幫助可就大了。一分錢一分貨,金紙也有等級之分,不但等級多而且種類更多。大的並不只是燒紙錢而已,其他的甲馬、改連、本命、供衣、金白錢,大的小的要想摸得清楚,並不是三兩天的事情。

這是中港製造金紙最具規模的工廠,也是金紙外銷唯一的供應站。香港、新加坡、美國舊金山的華埠,都是金紙外銷的主要對象。工廠設備規模不小,人員也比較整齊,不過工作起來,還是得靠一雙熟練的手來操作,一次次、一層層反覆的工作。也許你會說:這樣一張一張的來,又能做得出多少可供外銷呢?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資料,民國63年度金紙外銷的總額,是新台幣四千萬元。

喜歡開玩笑的人常打趣說,做金紙的是開銀行。不過這種銀行並不需要門戶森嚴,警備重重。空地上隨便一放,絕不怕失蹤,誰敢拿著偷來的金紙,去燒給無所不知的神呢?

台灣全省每年要燒掉約值新台幣兩億元左右的紙錢,雖然神並沒有向信徒要求這些紙錢,但是虔誠的信徒們總要表示表示。拜什麼神、燒哪一種金紙,一點也不能馬虎,更不能夠弄錯。十幾種金紙配合著使用,年長的老一輩記得一清二楚,要多少自己決定,金紙店的老闆絕不會強迫你多買。農曆的初一、十五,是信徒平時到廟裡行香的日子,心裡有話,儘管對著神傾吐吧。如果沒什麼好說的,跪下來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,也是敬意。有人拜起來頭頭是道,也有的提著香、瞪著眼,看著別人跟著拜,只求神能夠添補心裡的這份空虛。

三支清香對著冥冥中的神明,懷著一個虔誠的心,把一家人往後的歲月裡,多少希望、多少心願,隨著裊裊輕煙,告訴給信徒們心目中最可靠、最親切的神。一瓣心香、豐盛的貢禮,只不過是表示信徒們的,一點心意罷了。

熊熊的火焰,並不只是幾張焚燒了的紙,跳躍的火光,不知道包含了多少顆赤忱的心,多少的寄託跟期待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