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影片旁白】
在寶島台灣,你很難看到這樣一大片中國傳統的民房建築,這是敵人炮火下,金門戰地金門城的景色。在與大陸僅一水之隔的金門,這片寧靜幽美的景色,使我們禁不住對自由的力量感到驕傲,對民主制度充滿了信心,同時也更加深了我們對故國家園的懷念。
國家的建設帶動了金門的發展,今天的金門就像是從鄉下來到城裡的少女,摩登的外表使她由樸素變得那般的婀娜多姿、儀態萬千。可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,在繁華的市城中,一千多年來老金門的那份純樸、柔和的情調又是多麼令人依戀。
金門的土地只有170多平方公里,還比不上一個台北市大。金門的開發雖然只有1千6百多年的歷史,但是在廣大的大陸河山淪入赤色鐵幕以後,金門人一直發揚著中國民族傳統的精神跟民間習俗。如果說從故宮博物院的古物可以了解中華文化的演進過程,我們也可以肯定的說,金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。任何一個來到金門的人,都會被金門那種古老而熱忱的民情所吸引。根據史料的記載,金門古時候稱為仙洲,或者叫浯洲,魏晉南北朝的時候,因為中原一帶戰亂連年,許多人都往江南逃難,其中有一部分人來到今天的金門島。那麼多年以前的事,在人們的記憶跟傳說裡,都已經模糊了,但是金門的史書記載著,第一批從中原遷來的居民有蘇陳吳蔡呂顏等六個姓氏。唐朝德宗貞元19年,金門設立牧馬戒,派遣陳淵為牧馬侯,率領12個姓氏的百姓來到金門,繁殖馬匹,改良馬種,這是金門設立官制的開始,而馬匹也成了開發金門的資源。
這次移民對金門的文明進化幫助太大,因為馬匹的大量繁殖,吸引了大批的內地馬販跟商人,彼此之間生意的交往,使得島上各行各業都興盛了起來。陳淵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牧馬人,他有斬荊拓荒的抱負,表現出人定勝天的幹勁,金門人尊敬他,稱他為馬神。陳淵把整個生命獻給了金門,遺憾的是他生前一直沒有成家,在金門庵前的牧馬侯廟裡,有一位林姓姑娘暗戀著馬侯的神像,立誓非嫁給他不成,也許是馬侯被這位少女的誠心給感動,有一天林姑娘在廟裡死亡,她站立注視著馬侯神像,肉體經過十天還沒有倒下,鄉人為她塑成神像,安置在馬侯右側,一併奉祀。李俊跟衛傑是陳淵屯墾金門時的得力助手,他們的神像也安奉在廟裡,成為牧馬侯的左右將軍。
南宋高宗紹興18年,出生在福建的大儒朱熹常常到金門講學,並創立燕南山書院,使中國儒家的道統得以在金門生根,也使今天的金門成為一個文風鼎盛、民風古樸的文化之島。
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,金門人的祖先在戰亂中離開中原,來到這個島上,然而這個小島上的生活並非一直是安寧的。明代的倭寇、明末的清兵,以及抗戰時的日本軍閥,都曾經洗劫過金門島。這種槍樓是以前金門的有錢人家,蓋來抵抗倭寇用的。樓蓋得相當堅固,可以用來放哨、瞭望,也可以從垛口射殺敵人,樓底有地道與住宅相通,即使是在現代的戰爭下,它仍然算得上是理想的安全設施。
談起故都北平的四合院,大家都很熟悉,但是在福建一帶,大部分的民房卻是這種三合院。金門名家的三合院規模不大,窗子小小的,牆壁很厚,不但是可以防風沙、防海盜,而且住起來倒也冬暖夏涼。金門的民房很像台灣的廟,金門過去被福建人稱為貴島,因為金門的華僑多,有錢的人家也多,自然對住宅的裝飾也就講究起來。這一片很吸引人的中國傳統民房建築,是70多年前旅日金門華僑王敬祥所興建的。王敬祥在東洋經商,生意發達,將大部分的資產捐助國父革命,晚年在金門山後老家蓋起這片房子,供族人居住。
同族聚居是中國農業社會的特色,在金門任何一位陌生人,只要他告訴您他姓什麼,您就可以馬上猜對他住在哪裡。因為金門除了山外、沙美、金城等少數幾個新的市鎮以外,各村落住的都是同姓人家。在這些純東方色彩的村莊裡,也夾雜著幾幢白色的洋樓,這是金門僑鄉的特色。明朝末年,金門人到南洋地區求發展的人很多,他們在海外奮鬥了一生,賺了錢總喜歡在老家的土地上蓋一棟大樓房,來炫耀自個的事業成就。
洋樓從外表看來當然跟中國的房子不一樣,但是金門這些洋樓,外部的雕飾跟內部的設計,卻還離不開我們民族傳統的格調。成功村原來的名字叫陳坑,是陳氏家族的村落。幾十年前村子裡,有一個叫陳景蘭的少年,成天遊手好閒,全村子裡的人都看不起他,陳景蘭在羞愧之下,前往南洋發奮圖強,後來賺了大錢,蓋起了這棟大樓。這棟洋房座落的地方本來是一處海坑,陳景蘭花了許多錢,雇人將海坑填平,然後蓋起房子。大樓前的花園今天成了金門的金湯公園,浪子回頭金不換,他的志氣跟毅力,實在叫人敬佩。
提起古老的中國,令人自然而然的想到石獅子。金門有著許多石獅子的故事,像金門城的這座貞節牌坊下的八頭石獅子,據說其中的一頭,因為承受日月的光華而成為神了,您相信嗎?金門人說,這頭成神的獅子,因為在一年365天中每天都可以接受到太陽跟月亮的光照,吸收了日月的光華,使它靈驗無比。每年中秋,不論白天或者是晚上,人們排著長龍膜拜這頭石獅子,其他的七頭則被冷落在一邊。
清朝統治金門200多年,在金門豎立了30座以上的節孝牌坊,在某些西方人士大談性開放的今天,看到這些牌樓,讓人更覺得中國婦女發揚三從四德精神的珍貴。
20年以前鴛鴦馬是金門很重要的交通工具,今天的金門街上,擁擠的汽車、摩托車跟腳踏車,鴛鴦馬已經成為歷史的陳跡,只有在特別的安排下才能看到了。
從今金門的新娘子坐花轎,今天進步到坐汽車了,看到這個簡單的迎娶行列,比起十年前的繁文縟節讓人覺得現在的結婚方式,實在是太草率而不夠隆重。
30年前金門是一片黃沙,但是歷史記載,幾百年前的金門也是一個古木參天、鍾靈毓秀的地方。因此有人曾用「海山第一」四個字來讚美當時金門的景色。金門不但是風景秀麗,民族古蹟也很多。海印寺建立北宋咸淳年間,到今天已經有八百多年,如果你想在自由世界再找一座像這樣古老的中國廟宇,恐怕是不可能的了。
舊金門城南山外的文臺寶塔,建於明朝洪武20年,距今已經有591年,這是江夏侯周德興在金門海上行軍的標誌。明代剿平倭寇的名將俞大猶,常在駐地的獻臺山上吟詩題字,山上原有的花岡石亭已經不幸毀於戰火,後來政府在原地重建新亭,取名為「砥柱亭」。
明末魯王來到金門,懷念故國,親題「漢影雲根」四個字於古崗湖畔。後來這片墨寶被北炮擊毀,金門各界重新臨摹拓刻,使歷史古蹟得以保存,綿延不絕。
八二三炮戰,共匪的幾十萬發炮彈,把魯王的真塚從古崗湖畔的岩石中給翻了出來,原先人們只知道魯王在金門去世,但是卻找不到他的真塚,於是有人說鄭成功殺了魯王,並投屍於海中。自從魯王屍骨的重現,才算洗刷了鄭成功的這段冤屈。
西洪村原來是一個物富民豐的小村落,但當年在朝做官的人卻很多。西洪村曾經被飛沙埋沒,後來由國軍整建為榕園。榕園顧名思義自然是由於這擁有太多的榕樹而命名的。每到黃昏麻雀海鳥從福建沿海飛來,棲息在這裡,鳥獸有知也感受到這裡的自由的可貴。
明末鄭成功據守台灣、澎湖跟金廈兩島,使致反清復明,並與其他反清義士會盟於小金門的龍盤山上。台灣省各界於民國57年修建延平郡王祠於金門夏墅海邊。這是鄭成功的祖墳,墓園充滿著明朝的文化氣氛,當年鄭成功在金門訓練水軍,經常登臨太武山上下棋觀兵,遙望中原,砥礪收復失土的壯志。如今鄭氏的棋盤、石桌、石凳都仍然留在原來的地方,棋盤左右的兩行字「萬機分子路,一局笑顏回」道出了古今英雄豪邁的氣魄。
敦親睦鄰、長幼有序,從家族到宗族,從宗族到國族,金門到處呈現的是,一片中國人濃郁的鄉情。宗廟是宗族團結的核心,金門不但每個姓氏有家廟,有時候一個村子裡的同一姓氏,就有兩個以上的宗廟。這些宗祠像是在比賽似的,一個比一個堂皇。
任何人來到家廟仰懷這些代表先人奮鬥的榮耀記事,誰不戰戰兢兢,明勉自勵,內心受到無比的激盪跟鼓舞。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,金門人飲水思源,永遠不會忘記祖先開拓金門的艱辛。身在金門,使人領受到的是,中華民族深厚的人情味,品嚐到中華文化的甘淳。請客人喝茶雖然是一件小事,但是水要好,火候要夠,茶要香,才能表示主人的誠意。
農曆七月家家戶戶都在家門前掛起油燈,微弱的燈光在保障自宅的平安,並給過路人照明。不管時代怎麼演變,金門人以中華民族的固有習俗為榮,這種習俗將永遠不會改變。
中秋月夜,沉醉在古老鄉土音樂中的人們又拉又唱,展示了精湛的南管音樂,他們之中資格愈老的,唱得也愈叫座。孝悌倫理的發揚,使金門的老年人比世界任何地方的老年人來得幸福,在兒孫的侍奉下,他們地位崇高,悠閒自在。老年人的喜慶更是隆重,住在頂堡村的翁家子弟,為他們87歲高齡的老太爺作壽,蔣總統經國先生恰巧路過他們家,看到這個場面特別前往祝賀。總統來看他,使翁老先生非常感動,他說蔣總統經國先生是全金門老年最敬愛的朋友。
金門四面環海,每天出海打漁的人不在少數,也許因為海上的風景,也許西方漁獲量更多,使得金門的百姓們時時在祈求蒼天的保祐。無論到哪個村莊,您都可以看到這類怪獸石像,這不是魚也不是獅子,居民們管它叫風獅爺。每座風獅爺的樣子跟神態都不一樣,但他們都面朝大海,護祐著海上船隻的平安。
金門島多廟,就像寶島多廟一樣,新的、舊的、知名的跟不知名的,為反抗共黨而犧牲的國軍團長李光前,跟廈門少女王玉蘭也都成為最靈驗的現代神明。王玉蘭就是被神化了的王仙姑。民國43年,她被北幹迫害,失守漂到小金門,好心的青年戰士花錢為她厚葬,香客絡繹不絕,為了免除舟車的勞頓,大金門在古寧頭興建了分廟,聽說還有幾個分廟被戰士們帶回台灣。
拜拜的場面,在金門是司空見慣的,善男信女們穿著最漂亮的衣服,成群結隊趕往廟裡,他們手拿的、提的、挑的,代表的都是他們對所尊奉的神表現出一片心意跟虔誠。一次次的跪拜,許下了一個個的心願,祈求的是國泰民安,五穀豐收。
曾經在北區裡吃盡苦頭的法國籍神父羅寶田,在離開大陸以後,民國42年慕名來到金門。他出生在馬賽,卻以我國湖南瀏陽為故鄉,他說世界雖然繁華,但只有金門能夠繫住他的心。這匹棕馬是他的希望,他等待著有一天,騎著愛馬回到湖南的故鄉。
金門所以能夠這樣深深的扣住每一個中國人的心,因為這裡有著太多祖國故鄉的風情,神駒、名酒、勝蹟,讓人勾起了更濃厚的鄉愁,駐守金門的勇士正以無比的信心跟勇氣奉獻他們的血汗,捍衛著這塊自由民主的樂土。遙望對岸,雲山蒼茫,海峽的阻隔,抵不住我們對故國家園的思念,故鄉啊故鄉,我們一定要回去,在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,暴政絕不會長久,我們將很快的重回您的懷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