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魚來的時候When Mullet Come
烏魚來的時候  When Mullet Come
年代:1977(依據得獎紀錄研判)
1980/12/29(電視首次播映)|

作品語言:國語|
原品規格:16mm拷貝/彩色|
片長:26分01秒│
出品:台灣/國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
導演:王菊金|
監製:國聯工業公司|
企劃:國和傳播公司|
資料:童逸修、廖一久|
進行:吳健行|
顧問:邱佑勳|
旁白:李季準|
音樂:袁光明|
音效:林洫港|
攝影:王菊金|
導演:王菊金|
協助:台灣省漁業局、農復會漁業組、東港水產試驗所、蘇澳區漁會、護漁壹號、南勝號漁船|

得獎紀錄:1977年/第14屆金馬獎/優等紀錄片
【影片旁白】
農曆冬至前後20天,是烏魚來臨的季節,成群的烏魚順著親潮南下洄游產卵。由於烏魚的身價很高,烏魚子更是中外聞名,令人口角留香的珍品,因此每年此時,由梧棲到枋寮沿海,聚集了成千上萬的漁船,形成了一股捕烏熱。假如運氣好的話,一網萬斤是很平常的事。岸上的鈴聲告訴大家,第一艘凱旋回來的捕烏漁船已經入港了。這時候滿載而歸的漁人,受到岸上人們的夾道歡迎,船主也受到了英雄式的歡迎。接著,就是拍賣開始了。

拍賣,採用公開叫價的方式,船主人先選幾條特大的母烏魚亮亮相,接著也掀開魚艙,讓大家瞧瞧,到底是母的烏魚多呢?還是公的多?就在這一瞥之間。為了討好顧客,船主人也會選上一條上等的母烏魚,在大家圍觀之下剖腹取卵,做點現場廣告,希望大家叫個好價錢。烏魚的標價用朗誦的方式唱出來已經不是一件新鮮的事了,據說最早還流行一種古老的客家小調以招來顧客,如今唱腔猶存,唱詞的方式已經簡化多了。烏魚的得標價無論公母,每條總在新台幣150元左右,而烏魚子每副可賣得5、600塊的好價錢,魚商當然希望母烏魚多,公烏魚少。標價完畢,立刻開艙取魚。

分辨公母烏魚最簡單的方式,是採用指壓法。用手一壓,流出來是白的,就是公魚流出的精子;要是肚皮滾圓鼓鼓的,準是母魚了。母烏魚取來直接剖腹取卵,收集新鮮的烏魚子,準備曬製。由於烏魚子含有高單位的膽固醇,油脂豐富,因此特別具有營養價值,國人一向視為進補的美食。近來,由於日本人的喜愛,我們大量外銷的結果,烏魚子的產銷漸漸地供不應求。烏魚子多採用傳統的醃漬法,首先把新鮮的烏魚取來醃漬,然後曝曬在陽光下,曬乾變硬,但是陽光不宜太強,否則會影響到鮮紅的顏色。然後用磚塊慢慢地加壓,使它慢慢硬化,就製成了色香味俱佳的烏魚子了。加上真空包裝,再貼上精美的標籤,這樣就可以裝箱出口了。

隨著第一艘大豐收的捕漁船進港,岸上到處充滿著緊張忙碌的氣氛。漁民膠著的心情,跟老人一針一線的綴補漁網的景象,一動一靜的恰好成為強烈的對比。補網是對人們耐力的一項考驗,要在亂糟糟的漁網中,理出一個頭緒來,可真得付出一點辛勞。但是辛勞還是有代價的,要不然在洶湧的大海裡,機靈的烏魚像是有靈性似的,萬一漁網出了半點紕漏,成千上萬的烏魚,變成了漏網之魚而逃之夭夭,所以補網的工作必須是百密而不能一疏的。

長年靠海吃飯的漁民,當然也有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。求神拜佛是祈求老天爺保佑風平浪靜,四季平安。求籤問卜,是求神的指引,在茫茫大海中指示烏魚群的方向,甚至把媽祖、王爺恭恭敬敬地從廟中請到船上,虔誠地敬拜,以求網網豐收,平安發財。

整理漁網是一件繁瑣的事情,目前捕烏船都改用進步的巾著漁網,巾著網是拖網的一種,長大約500公尺,採用韌度極強的尼龍線編織而成。為了避免下網的纏結影響作業,所以岸上的整網檢驗列為第一要務。大家一字排開,不厭其煩地一排一排編放整齊,這樣繁瑣的工作,往往要熬上三、四個小時。

碼頭、船上到處為了烏魚的來臨,呈現一片忙碌的景象。年老的漁夫忙裡偷閒,享受一下天倫之樂,倒是一份難得的閒情。孩子們的歡樂,多多少少沖淡了一些緊張的氣氛。歲月無情地刻在老漁夫的臉上,經驗告訴他,該是出海的時候了。由於烏魚經常在寒冷黎明的時候大量出現,所以捕烏船只要天氣一冷,就在黃昏夕陽下,拉開征帆,出海遠征去了。烏魚的洄游是大自然的一種神秘現象,牠所以選擇巴士海峽作為產卵的地點,可說是寶島台灣的幸運。根據農復會的統計,每年捕獲的烏魚總在80萬尾左右,碰到大豐收的時候,最高可以達到130萬尾。難怪每年此時捕烏魚的漁民,各個眉開眼笑,人人爭先恐後,形成了捕烏的熱潮。出海的情緒是激昂的,心情是緊張的,每年入寶山而空回的例子卻很多。因此除了從有關資料上找尋烏魚可能出現的地點之外,充滿自信的漁民,憑著敏銳的直覺來找尋烏魚,決定自己的運氣,也不在少數。

神在漁民的心目中,有一份崇高的地位。在危險四伏的大海裡,漁民們不但靠著堅強的毅力跟純熟的技術與大海搏鬥,在乘風破浪的日子裡,能夠與神同在,漁民的心目中會覺得好像吃了一顆定心丸,更增加了一份信心跟勇氣,當然財富還是要憑自己的血汗努力去撈取的。 

假如運氣好的話,半夜裡來個緊急集合,在烏魚出現的海域,可能意外的捕到大量的金刀魚群。據說金刀魚出現的地方,就是烏魚來臨的徵兆,換句話說,金刀魚是烏魚的先頭部隊,有了金刀魚的出現,烏魚也就不遠了。成群的金刀魚把海面染成一片銀白,沙沙的迴響激起一片歡呼的浪潮,這時候滿筐的魚群被打撈上來。每個人的情緒都是振奮的,因為捕到了金刀魚,毋寧說烏魚就在眼前,財富也在眼前。

黎明也就是烏魚來臨的時刻。捕烏業在台灣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,每一年成群的烏魚就像守信的候鳥一樣,順著寒流南下,產卵洄游,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注視大海,一切可疑的跡象不能絲毫放過,仔細地尋尋覓覓。海鷗似乎也嗅到了烏魚將來的氣息。氣溫是預測烏魚的方法之一,通常攝氏20度的海水是最適合烏魚的溫度,大致說起來,寒流來的愈早,烏魚出現的漁場就愈向北移,寒流愈遲,漁場就向南移。另外,經驗老道的漁民認為,海上起霧的冬至裡就是烏魚成群出現的時候,霧愈濃烏魚來得愈多。每年政府為了配合烏魚季節的來臨,也會派出探烏漁船,負責探測跟搜索烏魚的蹤跡,利用科學儀器,從雷達幕上提供更迅速、更確實的情報,協助漁民捕獲烏魚。一旦發現了烏魚的蹤跡,立刻派發電報給各地的漁會,再由漁會隨時發布最新的烏魚情報給漁民,由於這種即報系統的建立,使烏魚業者可以獲得可靠的情報,而使每年的漁貨量有增無減。

這時候,捕烏船上的魚測器同時也得到了烏魚的行蹤,捕烏船循著可疑的跡象,排開洶濤駭浪,迎頭追上。為了使用龐大的巾著漁網,捕烏船通常都是成雙成對的,只待一聲令下,子船便脫離母船,以最快的速度拉開漁網,火速圍捕。從空氣中似乎可以聞到烏魚來臨時,刺鼻的魚腥味,每個人聚精會神地凝視海面,這時候再刁鑽的烏魚也難逃老漁夫一雙犀利的眼睛。翻騰蹦跳的烏魚,終於暴露了明顯的位置,大海上泛起一片暗紅色的陰影,這就是成群的烏魚出現的位置。不到十分鐘,子母漁船重新會合,500公尺長的巾著漁網把成群的烏魚團團圍住。

捕烏的高潮即將來臨,大小漁船紛紛進入最有利的位置,在烏壓壓的一片、成千上萬的烏魚群中,一場捕烏的競爭即將展開。這種裝有引擎的小型竹筏,就是依靠大船維生的小型捕烏漁船,他們從事游擊式的討海生活。當大型捕烏船開網之際,這種小型竹筏就從四面八方聞訊趕到。小型竹筏緊靠著漁網外面,撈取漏網之魚。假如小竹筏衝到漁網之內,割破了別人的漁網,這樣就會惹出海上的糾紛了。護漁1號就是專門維護秩序的警戒船,負責驅散這批違章漁船,維持海上良好的捕烏秩序。由於護漁1號的協助,驅散了違章竹筏,漁船恢復了收網的工作,方圓500公尺的漁網,從絞盤上逐漸地收攏。假如拉網的力量愈重,表示烏魚的數量愈多,難怪漁民臉上堆滿了滿足的笑容,漁網一吋一吋地收緊,每個人都能夠從手心裡體會到烏魚的重量。原先靜止的烏魚開始翻騰了,成千上萬的烏魚竄出海面,為生死而掙扎,沙沙的聲音有似哀嚎,也像呻吟。熟練的漁民開始起網撈魚了,一筐筐的烏魚就像是一筐一筐的鈔票,難怪老漁夫說,抓到了烏魚就像是進了寶山一樣,沒有一個不貪心的。

一年的期待,一年的辛勞,一年的風吹日曬的討海生活,這時候得到了滿足的回報。從魚群來臨時的等待,捕烏時的狂熱興奮,直等到魚群入艙也就隨之平息了。

一場激烈的作業結束了,烏魚滿艙正是回航的海上,此刻的心境真是難以形容。烏魚跟我們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感情了,每年冬季牠們會像老朋友一樣的如期趕到,為寶島增添了一筆可觀的財富。可能您會覺得人類所給牠們的接待,似乎是不公平的,但是當您想到這或許是自然界的一種生態平衡,對於放在您嘴邊的那片烏魚子,也許就能甘之若飴了。